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投洽会)将于2025年9月8日至11日在厦门举办,本届投洽会以“携手中国,投资未来”为年度主题,聚焦“投资中国”“中国投资”“国际投资”三大板块,发挥高水平开放平台作用。
今年以来,外有关税战扰动之下的国际环境之变,内有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需求,作为全球开放合作的“金钥匙”,投洽会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作用日益凸显。
过去20多年来,无论外界风雨如何变幻,作为我国唯一以投资为主题的国家级重大展会,投洽会一直发挥“引进来、走出去”的桥梁作用,助推全球出海与投资中国的双向奔赴,成为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写照。
外界越是充满不确定性,高水平对外开放越是迸发出高度的确定性。投洽会,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

厦门城市风光。视觉中国 图
01
“相约九八”,投洽会为何备受瞩目?
每逢九月,鹭岛厦门都会迎来全世界的目光,全球聚焦于“投资中国”的发展机遇。今年以来,在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冲击之下,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各种贸易和投资壁垒增多,跨国投资明显放缓,投洽会更是获得空前的关注度。
近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透露,截至8月底,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的代表团报名参会,其中包括7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作为本届投洽会的主宾国,英国更是派出近200人的代表团,其中不乏10个城市的市长及城市代表,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可见一斑。
遥想今年4月春季广交会召开之际,时值美国关税大棒肆意挥舞,一时之间全球陷入巨大的不确定性,一切都没有定局。5个月过后的今天,国际经贸关系从混乱逐步回归暂时稳定,中国以巨大的经济韧性和高度的政策确定性,再次获得全球广泛认可。
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发展是最大的试金石。即使大环境变动不居,个别国家让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沉渣泛起,但今年以来,我国从外贸进出口到新设立外商企业再到对外直接投资,都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2025年1-7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出口大增7.3%;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6133家,同比增长14.1%;境内投资者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达6067.7亿元,增长2.2%。
作为投洽会举办地的厦门,外贸更是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运行曲线。今年前7个月,厦门出口额达3058.4亿元,同比增长10.4%,7月单月更是创下21.1%的高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如今,厦门贸易伙伴遍布五大洲237个国家和地区,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视觉中国 图
如果说外贸进出口的逆势飘红,见证了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那么新设外商投资企业的大幅增长,则诠释了“投资中国”历久弥新的磁吸力,而中国企业不惧风雨地出海,更为中国助力全球产业链合作共赢、经济全球化共同发展谱写了进行曲。
这一成绩的实现,既是我国综合竞争优势的体现,也与一系列的高水平开放政策不无关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作为投洽会举办地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厦门,更将吸引和利用外资置于关键位置。今年4月,厦门出台稳外资13条措施,以投洽会等“投资中国”平台为重大抓手,“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并举,以制度开放、营商环境、金融创新、财政激励等,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既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韧性,又有从国家到地方的政策确定性。在国际经贸面临新的转折点的重要关口,投洽会的“金钥匙”再次转动,有望带动全球经贸往来、投资合作、科技交流再上新的台阶,为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再树新的样板。
02
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
近日,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完备高效的产供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丰富应用场景形成的综合优势,深刻诠释了‘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面对市场、产业和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全球投资者如何共享中国机遇,中国企业如何借助“出海”深度融入全球,中国与世界何以互利共赢,成为今年投洽会最受外界关注的话题。
对此,本届投洽会将设立“投资中国”“中国投资”“国际投资”三大板块,搭建链接全球产业合作平台,形成全球资本流动的“超级节点”,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球投资盛宴。
投洽会设立之初,一开始以吸引招商引资为主线。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加上一众企业屹立于世界企业之林,投洽会一跃成为外资企业“引进来”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双向投资平台,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投资平台。
数据显示,投洽会举办二十四届以来,展会规模从最初的2.8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2万平方米,累计签约3万多个项目,总投资额超万亿美元。
“投资中国”是永恒的主旋律,不管大环境如何变化,“到中国去”都是跨国企业的共识。仅2024年一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万家,同比增长9.9%。近5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约9%,位居全球前列。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展馆规划图。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官网 图
本届投洽会目前已有近百家来自能源、化工、农业、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跨国公司总部和区域高管,以及多家主权财富基金和国际投资机构的负责人确认参会,还有超百家来自欧洲、亚洲的隐形冠军企业参加。
中国既是吸引外资的大国,也是全球对外投资的大国。据商务部数据,截至2024年底,中国在境外设立企业超过5万家,遍布190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存量超过3万亿美元,连续8年保持全球前三,占全球对外投资比重增至7.2%。
面对企业出海的时代潮流,继去年首次设置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专区之后,本届投洽会进一步创新搭建“中国投资”平台,分设对外投资合作、海外综合服务、丝路海运三大专区,展示中国企业在世界各地的投资合作成果和标志性项目,推动产供链国际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投洽会将首次举办对外投资专题发布会,届时将发布9个重要公共信息产品,包括将首次发布中国对外投资活跃度指数。
这意味着,作为唯一以“投资中国”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投洽会不只是中国引进外资的“风向标”,还将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桥头堡”,无论含金量还是展会能级,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置身其中的厦门,有望进一步巩固“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的战略定位,形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外商投资与对外投资相互激荡的先发优势,成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
03
投洽会,投资的是当下,更是未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火如荼,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正在深度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也在悄然改变全球投资合作的潮水流向。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三步走”发展目标,推动“人工智能+”六大行动,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吹响“全面AI”的集结号。
种种信号表明,在新一轮科技产业创新中,中国正在从过去的追随者摇身一变为领导者,成为全球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中心,“投资中国”变得更为丰富立体,“投资未来”也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投资中国”对接专区。视觉中国 图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先后借助劳动力成本、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了不计其数的外资企业。如今,随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的先行突破,整个世界看到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为“投资中国”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面对这一新趋势,今年投洽会将聚焦产业前沿,设置新质生产力、专精特新企业国际合作等展区,打造智能机器人展演区、低空飞行模拟区等互动空间,推动全球资源对接中国机遇,让更多跨国企业共享中国科技发展的机遇。
作为人工智能先发城市和全球供应链中心城市,在本届投洽会上,厦门市设立供应链人工智能创新馆,展示厦门在国际物流供应链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初步成果,向全球投资者展现人工智能赋能供应链领域“厦门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联合国贸发会将与厦门市联合举办未来投资大会,这也是贸发会议首次与中国地方政府合作创设具有自主品牌的国际性会议。大会将聚焦全球投资最新动态,深入探讨新技术的快速进步、产业政策的不断变化对国际投资及全球生产网络的影响。
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勃发之地,举办未来投资大会极具象征意义。当前,厦门正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面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化合物半导体、新型显示、新型储能、创新药械五个未来风口产业,抢占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原子级制造等新领域新赛道。
无论经济如何发展,也无论科技如何进步,都不会改变“开放合作”的主旋律。这从在“人工智能+”六大行动就可见一斑,“人工智能+”全球合作被列为重要一环,“深化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开放,强化算力、数据、人才等领域国际合作”被重点提及。
越是关键时刻,越是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越考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含金量,越检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成色。
当“投资中国”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当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图景徐徐展开,无数跨国企业、国际机构跨越山海而来,为的是当下,也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