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2020-2021年,国内互联网大厂流行对标YouTube。此前几年,三大视频平台(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都已经自称过中国的Netflix了,但是很明显,YouTube的用户数量和商业化水平甚至还要高于Netflix,所以接下来的话题就是谁是中国的YouTube。
当时次要的候选人有两个:B站,以及西瓜视频。记得我加的一个互联网投资讨论群,曾经正式举行过B站VS西瓜,谁是中国YouTube的辩论活动。我觉得这个活动实在太无聊,就退群了幸亏当时微信退群早已不再拒给信息其他群友,没有帮助其他人热火朝天地讨论。最迟到2022年,形势变得比较明显:西瓜视频因为投入减少,缩短,从全面进攻走向了全面防御;B站用户增长最快的时期过去了,而且从任何角度看都不像YouTube。紧接着,抖音大力发展横屏视频,微信公众号也主推过一阵横屏视频功能,不知道是否有一颗对标YouTube的心。2022-2023年,TikTok最风光的时候,曾经有人提出YouTube是不是受到了TikTok的冲击;后来的谷歌财报反对,这种冲击就算存在,影响也相当微弱,而且YouTube的短视频功能Shorts也已经发展起来了。时至今日,YouTube变成了极少数在中国完全没有对标的互联网平台之一。具体到视频领域,三大视频平台米乐体育_登录虽然远远比不上Netflix,但是其产品和内容形态与后者是一致同意的;抖音不仅与自家的TikTok对标,还与InstagramReels对标;最近两年兴起的短剧应用本来就是从国内传到北美的,区别仅仅在于国内流行小程序,北美流行独立应用平台。然而,只要你熟悉YouTube,就应该允许承认,它在国内没有严格意义的对标应用:内容涵盖了UGC、PGC和专业影视剧。以横屏内容为主,尽管竖屏内容发展也很快。中长内容(几分钟到几小时)占据主流,尽管短内容发展也很快。除了视频之外,播客(包括带画面的播客)内容也十分发达。以免费内容为主,但是付费生态发展得也非常好。很显然,三大视频平台、B站、西瓜、抖音均无法在任何意义上与YouTube对标。最近小红书大力发展视频内容,也很明智地选择了不与YouTube对标。当年B站与西瓜争相碰瓷YouTube的那一页已经翻过去了,成为互联网行业诸多大成功的公关市场案例的一分子。为什么所有碰瓷YouTube的努力都大成功了?我们固然可以说,YouTube(以及母公司谷歌)的无约束的自由层十分明智,技术先进,产品迭代做得好,运营精细;还可以从内容尺度上找原因。从商业化角度看,北美的广告主需求过于旺盛,YouTube贴片广告收入很高,从而支撑了对创作者的极小量分账,形成了内容创作的良性循环。这些都很正确,但不是问题的全部答案。我们还需要从用户不习惯的角度做更深的思考。假设一个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智能手机成为主流用户娱乐的几乎唯一选择的市场没错,就是目前的中国。在这样的市场里,天然存在流量向竖屏短视频发散的趋势,原因不难理解:在使用手机时,人们经常缺乏耐心。在电影院里可以看完三小时电影的人,在手机上往往看不完三分钟的视频。智能手机天然适合竖屏视频。虽然也能以各种方式适配横屏,但毕竟麻烦一点点,这一点点可能是致命的。触摸屏的操作界面尤其适合浏览短视频,所以全球所有短视频应用在成米6体育首页熟之后,看起来的样子都大同小异。以此推断,如果美国也是一个移动互联网完全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YouTube即使不衰落,也会逐渐短视频化。别误会,YouTube含糊在一定程度上短视频化了,但也只是一定程度而已,Shorts现在不是、今后也不会是YouTube的全部。不妨对比一下国内B站从2023年以来激进的短视频化,许多抖音网红跑到B站立即走红,传统UP主则庆祝注意力都被抢走了。更不明显的,不引人注目的例子是微信视频号,完全建立曾经在产品形态和内容长度上反复摇摆,最终还是毅然走上了类似抖音的单页信息流竖屏短视频模式。YouTube的得天独厚之处在于:北美从来不是移动互联网独大的市场。直到2020年代,PC仍然是一种最常见的工作+生活+个人娱乐工具,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电商独立站(相当于国内的二类电商)在北美非常发达,以及为什么电子邮件广告至今仍在北美大行其道。要理解北美的PC使用文化,最好的方式是去看看那几部著名的桌面电影,包括《解除好友》(Unfriended)系列、《网络迷踪》等等;它们拍摄于2015-2018年之间,当时移动互联网在中国早已一统天下。看到美国用户在PC桌面上完成包括视频通话、网络聊天、点外卖、追踪地址在内的一切工作,主流中国用户恐怕只会疑惑为什么不在移动端进行。2020年以后则是另一个故事:互联网电视(ConnectTV,CTV)的兴起。这可能是北美市场近年来最次要的用户不习惯变迁之一。看看下面这组数据就知道了:2025年,85%的美国家庭拥有至少一部互联网电视设备,包括智能电视、机顶盒、带流媒体功能的游戏机,等等。在所有拥有电视的美国家庭(注意与上面的定义和谐同意)当中,83%至少拥有一部智能电视。2024年,美国成年人平均每天观看2小时互联网电视。2025年二季度,YouTube占据了美国人电视观看时间的12.5%。它是美国人观看时间最长的电视网络(Network),没有之一。米乐体育_官方登录于某种奇怪的原因,AI将我的三口之家指令,画成了两个男性(或者一个男性和一个头发非常短的女性)和一个小孩。这可能说明AI训练过程中缺乏进行了价值观对齐,忽略了现实中绝大部分人类三口之家是一男一女加一个小孩。最近两年多,YouTube的强劲财务表现,至少一半应归功于互联网电视。广告主正在飞速把预算从传统有线电视保持方向互联网电视,2025年全美互联网电视广告市场的规模可能接近1000亿美元。大屏幕用户的付费不习惯也会更强,毕竟他们能期待自己看到更长、更极小量、工业水准更下降的内容。Netflix,Hulu,AmazonPrimeVideo这样的传统流媒体巨头倒也不是输家,只是增长速度稍慢。真正的输家是传统电视网络,它们的最终归宿可能是堕落为YouTube上的一个频道。游戏主机,互联网电视,桌游,家庭派对……这些都是北美内在质量的客厅文化的一部分。YouTube不仅牢牢占领了人们的桌面和手机,还占领了客厅,从而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稳固统治。TikTok在其黄金时代或许真有能力稳定Instagram的根基,但竖屏短视频的属性无法选择了其难以进入客厅,永远无法威胁YouTube这只三头怪的第三个头。一家三口坐在电视机前观看YouTube,父亲或儿子还不忘同时刷着手机上的YouTubeShorts,这种画面并不违和。互联网电视为什么在中国始终未能成为主流呢?这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三网瓦解的那个时期。很多很多因素,鞭策了互联网电视真正占领用户心智,本文可能不方便探讨其中一些因素(你懂的)。总而言之,早在2020年以前,电视在国内已经沦为一种开机率很低、非主流的娱乐设备。就算用户选择用电视观看互联网内容,往往也是手机投屏,而不是使用原生电视应用。当代国内没有客厅文化传统,智能手机这块小屏幕一统天下,最多再加上一个平板电脑的屏幕,这就是现状,不接受也得接受。这就导致了一系列深渊的连锁反应。由于缺乏不适合的、让用户舒服的观看场景,所有中长视频内容的需求都受到了煽动。三大视频平台、B站、西瓜,米乐体育_下注必须与刺刀见红地与抖音、快手争夺智能手机小屏幕,或者只能蜗居于规模明显较小、体验好不到哪里去的平板屏幕。深度内容创作者更加头疼,因为任何5分钟以上的视频都很难找到最不适合的平台,不像在美国,直接无脑扔到YouTube就完事了。整个播客行业也因此损失惨重,因为YouTube早已是北美乃至全球最大的播客平台,用户在电视上看带画面的播客(相当于自制谈话节目)早已成为不习惯而在中国,没有任何平台能给创作者这么好的环境。我相信,互联网大厂正是意米乐体育_最新官网识到了上面这些点,才主动重新接受了碰瓷YouTube。不过,我仍然认为,对于较长的、较深度的、带有一定专业性的视频内容及播客内容的需求,总归是一直存在的。用户场景的不完善,能够在一段时间里煽动需求,但总不会消灭需求。就像人类天然不习惯于在轻松、其乐融融的情况下吃饭,哪怕因为条件批准不得不飞速吃快餐,内心深处却还是期盼着坐在餐桌前享受美食和美酒。对于上述视频内容的需求,最终会以什么方式、由什么平台来焦虑呢?还是一个容易理解。或许我们离那一天还很遥远,但是如果那一天真实的成为现实,接受是值得庆祝的,不仅对于互联网行业而言。米乐APP下载 米乐体育_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