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乔治·阿玛尼:多品牌策略最成功的时装设计师

界面新闻记者 | 朱咏玲界面新闻编辑 | 许悦 9月4日,意大利时装设计师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离世,享年91岁。由其创立的奢侈品牌阿玛尼在公告中写道,“阿玛尼怀着无限悲痛宣布其缔造者、创始人及不懈推动者乔治·阿玛尼的逝世。” 而在即将到来的9月底,阿玛尼品牌就要迎来它的50周年庆典,届时还将在意大利米兰的布雷拉美术馆揭幕一场展览。据英国《金融时报》,在乔治·阿玛尼去世前的那个周末,因病在家休养的他仍远程监督着时装秀的筹备。 “你将看到的一切都是在我的指导下完成,并经过了我的批准。”乔治·阿玛尼对媒体表示,这也是他人生最后一次接受采访。 在...

公共资源真被娱乐新闻占用了么?| 编辑部聊天室

183期主持人 张友发 脱口秀、电影导演等文娱媒体的报道对象现在正在被特稿媒体、主流媒体抢夺,曾经专注特稿报道的《人物》杂志去年年底举办文娱盛典,远比文娱行业媒体的年度活动嘉宾阵容豪华。娱乐信息在进一步泛化,而在微博等平台,“抱歉占用公共资源”成为了明星上热搜的起手式。 媒体主动拥抱文娱新闻,文娱公司也在更积极主动地拥抱主流议题。思考这个问题的另一个维度,是文娱产品越来越和公共议题结合,大家在习惯了用文娱新闻的框架来审视公共问题,脱口秀和电影成为了讨论女性主义的场域。 娱乐新闻在何时成为了一种公共资源?娱乐信息的泛化占用了谁的资源? 01 娱乐报道泛化了吗?...

融创服务:完成出售彰泰服务集团股权,已收到全部交易价款

9月4日,融创服务(01516.HK)公告称,公司已完成彰泰服务集团股权出售事项,公司全资附属公司融远投资已收到全部交易价款,股权过户登记已完成,集团不再持有彰泰服务集团任何权益。根据此前的公告,融创服务称,为进一步优化战略布局,将更多资源与管理精力聚焦投入在一二线核心城市,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融远投资与广西老彰家等订立股权交易协议,以实现集团全面退出彰泰服务集团。据此,融远投资将其间接持有的广西彰泰融创智慧80%股权,以代价8.2662亿元通过相关交易安排转让给广西老彰家。根据协议,此前列明的抵押物已抵押给融远投资或其指定公司,该抵押物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的面积约9万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

国铁集团进一步优化儿童、伤残军警等旅客购票优惠措施

国铁集团对儿童、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残疾消防救援人员等旅客购票优惠措施进一步优化,动车组列车优惠(待)票价计算基础由公布票价改为执行票价,优惠下限为公布票价的4折,同时优化调整动车组列车儿童票相应席别的优惠幅度。优惠车票9月6日开始发售。对儿童、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残疾消防救援人员等旅客购买动车组车票优惠措施进行优化,将计算基础由公布票价调整为执行票价,是国铁集团积极顺应旅客多样化出行需求、关心关爱特殊群体实行的优惠票折上折措施,旅客将享受更多优惠,拥有更好的出行体验。按照《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相关规定,年满6周岁且未满14周岁的儿童应当购买儿童优惠票;每一名持票成年人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名...

苏民已任经济日报社编委会委员

澎湃新闻记者从经济日报社官网获悉,苏民已任经济日报社编委会委员。公开资料显示,苏民,男,汉族,1972年2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苏民长期在经济日报社工作,曾任经济日报社北京站站长,经济日报社副秘书长兼驻地记者部主任等职。...

海南自由贸易港拟实施更大范围的旅游免签入境政策

《海南自由贸易港旅游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更大范围的旅游免签入境政策。经国务院特别批准的国家的公民,可以免办签证从海南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口岸入境,在规定期限内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旅游。符合条件的外国人可以免办签证,从海南自由贸易港内实施过境免办签证政策的城市口岸入境,在规定期限内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旅游。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公民到香港、澳门后,经在香港、澳门合法注册的旅行社组团从海南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口岸入境,可以免办签证,在规定期限内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旅游。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从海南自由贸易港邮轮口岸入境的,可以免办签证。...

桃李面包就五仁月饼广告致歉:已下架

近日,桃李面包(603866.SH)一则宣传 “桃李蛋月烧” 月饼的电梯广告引发争议。 9月4日,桃李面包相关负责人表示,涉事广告画面在上线一天后已下架。 据此前社交平台上流传的图片显示,桃李蛋月烧的电梯广告语为:“有人说五仁不好吃,我们认为:那是因为你还年轻,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桃李蛋月烧,等一个有故事的人下单!” 广告发布后,引来不少消费者在网上表达不满,有的消费者表示“我不想遭受毒打,就不吃了谢谢”,还有消费者认为应该把广告文案开除,这个广告让产品损失了所有消费额。 据新黄河此前报道,消费者在桃李面包此前发过的帖子下表达不满,桃李面包删除了消费者评论。...

从北京到“大理福尼亚”:一个英国作家在中国的十五年

界面新闻记者 | 王鹏凯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2007年夏天,刚从牛津大学毕业的亚历克·阿什(Alec Ash)第一次来到中国,在青海的一个藏族山村支教。三个月里,他背着包走访了许多城市,从香港地区到成都、北京,他随身带着美国旅行作家保罗·索鲁的《火车大巴扎》和《在中国大地上》两本书,脑海中幻想着马可波罗式的壮游之旅。在此之前,亚历克在大学修读英语文学,对中文一窍不通,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家在他眼中就像一个“巨大的谜团”,他忽然很想要了解这个国家及其背后的文化。 一年后,亚历克回到中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接受中文培训,并定居下来。一位中国朋友给他起了个中文名:艾礼凯——这与他的...

有一种人的状态是,在哪里都没有家的感觉 | 专访

界面新闻记者 | 丁欣雨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全职写作之前,马华作家林雪虹在北京当老师,有一次老板送了她2000块钱的宜家购物券,她买了6个盘子和6个碗。 直到两三年后,林雪虹才意识到家里明明只有她和丈夫两人,完全没必要买这么多餐具。这个习惯性的举动,要追溯至她的童年往事。她是五个兄弟姐妹中的老三,母亲要用很大的锅做饭,才能喂饱孩子们。成年后,林雪虹并不常做饭,但她喜欢买大号的餐具。即便已经离开家乡20年,她身上依然留存着来处的痕迹,她在偶尔觉察到时依然会感到惊讶。 近些年,连续发现自己跟母亲的相似点,令林雪虹偶尔脊背发凉,当她被贫穷的恐惧击倒,走向彩票亭时,她又想到了母亲...